维夏之月,万物将丰。在山清水秀、碧海蓝天的深圳市大鹏新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杨梅坑生态监测基地(以下简称“国家野外观测站杨梅坑基地”)六五环境日公众开放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6月1日,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监测中心站)以“传播绿色环保理念,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举办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
在监测中心站技术人员专业且通俗的讲解中,近30名来自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师生,“零距离”接触生态环境监测设施,详细了解深圳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国家野外观测站建设、深圳市和大鹏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自然学校建设等情况。同学们满怀好奇、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闹非凡。
穿过蜿蜒山路,同学们走进了国家野外观测站杨梅坑基地。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首先欢迎大家到来并介绍了深圳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整体情况。
目前,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立足“十四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构建“一核两翼三支撑”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在持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同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碳监测试点工作,创新高端平台搭建及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力图实现科技赋能监测监管能力双提升。
这是同学们第一次全面了解到深圳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情况,纷纷表示“涨知识”。
接着,同学们一边参观国家野外观测站杨梅坑基地,一边听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详细介绍国家野外观测站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
作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及深圳首个国家野外站,其依托于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而建设。早在2011年,原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争取政府投资1.1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安全监测系统建设。2015年获批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城市生态系统地面定位监测站。2017年获建国家环境保护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并于2021年4月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验收。
面对杨梅坑基地内各式各样的精密仪器,同学们不禁发出许多疑问,讲解人员凭借专业知识向同学们一一介绍仪器的监测对象、工作原理等,甚至大家还激动地跑上天台,了解空气、噪声、辐射等监测设备的运作方式。
“我们按照城市化梯度建设了城市生态监测网络,包括杨梅坑基地和羊台山、田心山、莲花山、小南山四个生态监测子站;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环境部等科研项目10余项;开展植物、昆虫、生态遥感、水生生物等生态监测工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质量评价和水生态等方面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同学们讲述国家野外观测站的现状和未来。
随后,同学们观看了生物多样性的主题宣传片,并跟着讲解员的步伐走进动植物标本室,让生物多样性不再停留在想象中。
据了解,深圳山水林田湖海要素齐全,生境多元,保有丰富且典型的区域生物多样性。记录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28种,本土陆域野生脊椎动物585种,超过全省野生动物种数的五成。而位于深圳东部的大鹏新区,山海环绕,既有森林草地河流湖库,也有滨海岩岸沙滩,森林覆盖率77.35%,野生植物种类占深圳市的70%、全省的26%,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连续7年全省第一。
在陆域,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共计38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纹兜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6种。在海域,则共记录到4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你会在七娘山的密林中,看到中华穿山甲的身影;会在深圳最古老的银叶树林下,发现神奇的白边侧足海天牛的踪迹;会在大鹏湾的珊瑚礁里,时常见到海马等珍稀海洋生物。
“一直以为大鹏只有海景很漂亮,没想到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和我们一起共享这块土地。”
“这些动植物标本令人大开眼界,我最喜欢蝴蝶标本,讲解员也说了生态环境好的地方,蝴蝶才多。”
在采访中,同学们坦言之前对深圳的生物多样性不甚了解,这趟“亲密之旅”让大家对此都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
作为国内首家生态监测领域的自然学校,深圳市生态监测自然学校依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职能,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及培养环保志愿者教师。充分发挥环保志愿教师特长,旨在让参与者学会敬畏自然,欣赏自然,爱护自然,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文明氛围,将生态环保教育带进不同的社会群体,让更多人深入了解身边的生态环境,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重大影响。
五月份,深圳市生态监测自然学校举办了一系列与六五环境日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走进巴登社区,开展“花时间”——社区生态志愿者培育计划;组织志愿者在梅林郊野公园开展“清洁山野,共建美丽深圳”活动;进行2023届环保志愿教师培训;走进平山小学给学生们科普“奇妙的水世界”等等。
下一步,广东省深圳监测中心站将以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代化为目标定位,持续推动构建“一核两翼三支撑”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坚决扛起生态环境监测之责,努力护航深圳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土壤更安全、发展更低碳,为未来再添“一抹绿”。开云电竞 kaiyun.com开云电竞 ka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