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电竞开云电竞时速60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全球最大的海洋基因库、Leitz超高精度测量机、“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气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创成果在山东青岛涌现,充分彰显了这座海滨之城的科创魅力。
对青岛的科技创新优势,几位长期生活工作在该市的外国专家有深刻体验和认识,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解读。
青岛的区位优势和坚实的科技产业基础,吸引了众多科创企业、科创平台等纷纷在此“落子”。
2008年,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中车四方”)开始在青岛建设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2010年,青岛中德生态园(国际经济合作区)建立。2019年,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落户青岛,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上海德意志工商中心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德国企业中心”)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德生态园内,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小型企业提供国际化的、开放的办公环境,是入园企业与中德生态园交流的中间平台。该中心总经理柯雪婷来自德国,多年来服务于企业创新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她指出,企业尤其是创新企业选择“落子”之地的着眼点,当然是服务于自身的创新战略。鼓励创新的政策、致力于创新的合作伙伴、便捷的交通与区位等都是其关注的主要因素。
柯雪婷特别强调,便捷的交通是青岛聚集科技创新企业、汇聚创新资源的一大优势,在青岛德国企业中心入驻的很多创新型企业,看中的就是该市的交通和区位优势。青岛是发达的国际陆海空交通枢纽,有辐射全国各地、通联欧洲各国的陆运交通网络,有世界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45万吨级原油码头和200余条集装箱航线,有覆盖北京、上海、首尔等地的1小时空中交通网络,覆盖香港、澳门、东京等地的3小时空中交通网络。
经过多年努力,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等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以电子通讯、海洋生物制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科技创新项目在此落户。
柯雪婷认为,青岛的创新示范区建设成就充分彰显了本地的创新活力和良好的科技产业基础,让国际创新企业看到了参与其中带来的创新红利,而它们在青岛的聚集不仅有助于打造本地科创的标杆和样板,而且进一步激发和带动了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力,使青岛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创新高地。
佩尔切克来自罗马尼亚,就职于辛北尔康普(青岛)机器设备有限公司,担任自动化和电器工程经理。他对青岛的国际化程度和开放性赞不绝口,认为这里的政府部门深谙国际通行的规则,能够为外资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为外国科技人才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他特别提到当地大力落实的两个文件即《外国人在青岛工作管理服务暂行办法》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事指南》,让他在工作和生活中享受到很多优惠政策,内心油然而生宾至如归之感。
佩尔切克特别青睐具有德国风情的青岛啤酒节。“这是一场年度国际盛会,啤酒节期间,在青岛的各国朋友更加活跃,与汇聚于此的中国各地游客交流互动,开怀畅饮,扩大了交往面,增进了友谊,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创新人士,碰撞出火花,甚至促成合作。我非常期待今年的啤酒节。”他说。
来自加拿大的李磊就职于目前处于筹建中的康复大学,他通过亲身经历,深切感受到青岛的魅力和吸引力。他在办理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等证件时,被工作人员的热情所感染。“他们耐心地讲解办理流程,详细列明办理范围和所需材料。我按图索骥,很快就办理完毕,完全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繁琐。”他说。
李磊表示,像他这样的专业人才,可以按照青岛的相关政策,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到绿色通道服务。“对于外国青年专家,青岛还出台了专门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鼓励他们围绕本市重点产业需求,牵头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推动人才项目与产业精准结合。外籍毕业生也可享受中国毕业生同等住房补贴、一次性安家费、就业创业补贴等待遇。”李磊说。
青岛的人文环境和创新政策环境赢得外国专家的口碑,该市累计11次入选“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引进的外国专家屡获殊荣。据统计,共有15人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3人获得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2人获得山东省政府齐鲁友谊奖。
青岛中车四方成功研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下一代碳纤维地铁列车等一大批高端装备,不断取得轨道交通技术新突破,助力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华丽蝶变。海尔成立开放式创新平台,研发出空调换热“可变分流”等技术,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消费者节省了能源开支。
中德生态园建设成就斐然。通过建设海尔工业4.0示范基地,打造了全球生产规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柔性定制程度最强的智能互联工厂。布局集成电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立了国内首个协调式集成电路制造基地。推动以色列开普路高端精密测量仪器项目落户,助力研发生产激光水平仪、激光测距仪等精密测量仪器。
康复大学(筹)的陈霆隽教授曾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他将自己在美国有关神经免疫学疾病机制的研究经验带回国内,继续深入创新并取得丰硕成果。来自韩国的金兑宪博士,在海尔集团入职后,构建了行业第一个空调舒适性仿真体系。日本籍专家猿田进带领海尔集团的研发团队,推出首台国产磁悬浮水机。
除了技术创新,外国专家还发挥自身所长,助力中国本土人才培养,在此过程中,他们深切感受到中国科技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精神。
海尔集团的日本籍专家野田俊典是冰箱保鲜技术专家。他说,自己接触到的很多中国青年科研人员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同时富有朝气,洋溢着奋发向上的激情,很快就成长起来,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力。“作为日本同行,我为他们取得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抱有深深敬意,这是青岛和中国持续保持创新活力和魅力最坚实的基础。”野田俊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