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因水而生,以港兴城。1997年建成投产的罗泾码头,曾经是上海港煤炭与矿石运输服务的主要作业区,承担了大宗散货江海转运的重要中转功能,散货的最大年吞吐量达到1.1亿吨。随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长江大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升,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煤炭码头亟须转型。
2022 年 9 月,上海港罗泾港区规划修订方案获批,将百联油码头与现有煤炭码头一并调整为集装箱码头,并应用了不少最新科技,成为当下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去年底,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建成完工并已经运营调试有半年时间。近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这座码头一探究竟。
进入罗泾港,记者看到,一辆辆无人驾驶的平板车正装载着集装箱平稳行驶。与采访团乘坐的大巴车在一条道路上并行,几辆平板车会车时还会“互相礼让”。“罗泾港采用的AIV水平运输装备,使用了最新的导航、雷达技术,可以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上港集团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秦涛告诉记者,与传统采用磁钉导航的AGV运输装备相比,使用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让运输车辆有了“眼睛”,这让集卡可以进入港口场区作业。除此之外,这种技术还节约了埋设磁钉的大量成本,后续设备更新采购也能更加灵活。
目前,经过一系列调试,港区已初步具备正式运行的条件。记者了解到,码头一期设计年吞吐量260万TEU。码头设计岸线米,主营航线为内贸航线。上港集团罗东公司总经理周伟告诉记者:“截止到4月底,新改造的港区已完成超过23万标准箱的调试。码头昼夜最高调试生产量超过4000标准箱,目前,码头已初步具备正式运行的条件,计划于7月正式投入运营。”
相比于建设一个新的码头,旧的码头翻新改造难度更大。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是我国首个系统化的旧码头改造项目,项目保留了旧码头的原始布局,相比于集装箱码头的环形布局,创新性地采用的反f型布局结构,旧结构的利用率达70%,剩下的30%像钢筋混凝土等都被再次利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一方废料运出,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压力降到最低。据了解,罗泾港码头成功改造的经验,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将为其他相似布局旧码头的改造提供宝贵经验。
记者了解到,罗泾港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拓展上海集装箱泊位空间,具有重要意义。“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项目一期建成后,将充分发挥罗泾港区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有效缓解上海港集装箱泊位的能力不足的压力,补齐上海港短板的弱项,进一步优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布局”,市交通委建设处副处长顾瑾告诉记者。除此之外,该项目深度融合了自动控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利用F5G、5G、车路协同、高精定位等尖端科技。这为众多先进技术提供了难得的实战应用场景,极大促进了产研结合。开云电竞开云电竞